肇事逃逸的行为包括哪些?
新昌法律咨询
2025-04-27
根据中国的法律规定,肇事逃逸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,驾驶员未履行如救助伤者、保护现场等义务,而是逃离现场,不报警或不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说明情况的行为。具体包括以下几点:1.发生事故后离开现场,拒绝或者疏于采取救助措施,导致伤者无法得到及时救治;2.未履行报告义务,不立即报警或不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说明情况;3.在事故发生后,肇事车辆有多人共同使用,而实际驾驶人逃离现场,其他共用人未能有效联系到驾驶人的情况下,这些共用人可能被认定为逃逸行为的连带责任人。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133条和相关司法解释,如果肇事逃逸导致他人死亡,且有下列情形之一:-酒后驾驶机动车;-超速行驶;-过错一方未采取必要措施减少损害的;则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。此外,如果肇事逃逸者主动投案自首,可能会从轻或减轻处罚。反之,在交通管理部门发布通缉令后仍不归案,或有其他严重情节,则将从重处罚。法律依据: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133条,规定: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、电动车、自行车或者骑自行车、骑乘动物,违反交通管理的规定,发生一起因民事负担能力而无法赔偿损失的严重伤亡事故,逃逸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;造成群死或者其他特别严重后果的,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。
下一篇:暂无 了